都好吃
酱爆鸡丁和宫保鸡丁的区别在于,酱爆鸡丁是用甜面酱或者是黄酱炒的,咸中带甜,宫保鸡丁是用糖,干辣椒和花椒以及花生米炒成的,甜中带辣。
酱爆鸡丁是山东的特色传统菜,先把黄瓜和鸡肉切成丁,再将甜面酱和番茄酱和白糖里放入鸡丁一起搅拌,然后在锅里烧热油,加入蒜片和调料爆炒。
宫保鸡丁和酱爆鸡丁的做法一样,只是把黄瓜换成了花生米,干辣椒和花椒换成了甜面酱和番茄酱等酱料,导致两道菜最后的味道不一样。
但其实酱爆鸡丁在北京菜中也叫作宫保鸡丁,两个菜的做法和配料基本上相似,只是把宫保鸡丁里面的花椒和干辣椒换成了甜面酱和番茄酱等酱料而已。
酱爆桃仁鸡丁的做法 1. 准备好鸡胸肉、柿子椒、核桃、甜面酱、葱、姜、鸡蛋 2. 核桃去皮取仁 3. 放入190度预热好的烤箱烤10分钟取出晾凉备用 4. 鸡胸肉切大丁、葱姜切碎、柿子椒切丁备用 5. 鸡丁放入玉米淀粉和一个鸡蛋清用手抓匀上浆 6. 炒锅烧热加入玉米油,热锅凉油下入浆好的鸡丁煸炒 7. 鸡丁煸炒到都变色了盛出来备用 8. 原锅加一点点玉米油然后下入甜面酱小火煸炒 9. 加入一大勺白糖继续煸炒 10. 然后加入葱姜碎翻炒均匀煸出香味 11. 下入鸡丁 12. 再加入柿子椒丁翻炒均匀 13. 最后加入烤好的桃仁 14. 翻炒均匀即可出锅
主料
鸡胸1个
胡萝卜半根
黄瓜半根
杭椒3个
辅料
油少许
盐少许
生抽少许
老抽少许
料酒少许
甜面酱少许
糖少许
葱少许
淀粉少许
姜适量
蒜适量
1. 鸡胸肉切丁。
2. 鸡丁中加入少许的盐,料酒,白胡椒粉,生抽,腌制15分钟,再加入淀粉,用手多抓一抓,倒一点油抓匀封住肉中水分。
3. 胡萝卜和黄瓜切丁,杭椒切段。
4. 葱切花,姜切末,蒜切片。
5. 葱姜蒜爆香。
6. 倒入鸡丁,炒制8成熟时盛出。
7. 用锅中余油,放入胡萝卜和杭椒翻炒断生后放入黄瓜,翻炒几下后盛出。
8. 锅洗净,放底油,小火,放入2勺甜面酱和适量的清水。酱炒香后加入少许的糖,生抽,老抽。将所有的食材倒入,翻炒片刻即可出锅。
将鸡腿去掉皮和骨头,也可以直接用鸡胸肉,但是有些发柴而且不香,不如鸡腿肉好吃,去掉的皮和骨可以用来煲高汤
步骤2
将鸡腿肉切成2厘米左右的小方块
步骤3
将鸡丁放入盆中放入一点点盐和半个鸡蛋清抓匀,再倒入稍微浓稠一点的水淀粉抓匀备用
步骤4
将黄酱放入碗中,生姜切成细末
步骤5
将黄酱中放入适量清水(如果酱不干可以不用放水)调成可流动的状态,然后放入1勺香油拌均匀
步骤6
将锅中放入油大火烧至五成热(原料放进去微微起泡泡),放入鸡丁,不用放太多油,我这是炸完别的菜直接做的,所以油多了一些)
步骤7
鸡丁放入后大火,用筷子滑散,颜色变白后捞出控去多余的油分
步骤8
炒锅烧热后改小火,放入一勺香油再放入调好的酱小火炒出香味。然后放入白糖和料酒还是小火炒至糖完全融化
步骤9
然后放入姜末还是小火将酱炒到不干不稀
步骤10
放入滑好的鸡丁,中大火急速翻炒,等酱汁完全包裹住鸡肉油亮时关火,撒少许芝麻即可
1、将鸡脯肉、柿子椒、藕切成丁,鸡肉中加入盐、料酒、白糖、蛋清搅拌均匀,再倒入少许水淀粉拌匀上浆;
2、坐锅点火倒入适量油,油温至三成热时下核桃仁炸至变色,捞出控油,放入藕丁先炸片刻,再放入鸡肉滑熟,一起捞出控油;
3、锅中留少许油,下葱姜末煸炒出香味,放入甜面酱,加少许水炒匀,放入鸡丁、藕丁、柿子椒丁、核桃仁大火翻炒,放入蒜末,淋香油出锅即可。
宫保鸡丁用的是鸡脯肉。这道菜选用鸡肉为主料,放入了花生米、黄瓜、辣椒等辅料烹制而成。其实制作宫保鸡丁不仅可以用鸡脯肉,还能用鸡腿肉,可以按照个人喜好进行选择。
鸡脯肉的肉质没有鸡腿肉的肉质好,吃在嘴里的口感也不好,如果用鸡腿肉制作宫保鸡丁,可以让做出来的宫保鸡丁更加好吃一些。不过,鸡腿肉的脂肪含量很高,不建议吃太多的鸡腿肉。宫保鸡丁是曾经的御用名菜,随后才传至民间,赢得大众的喜爱。
制作宫保鸡丁不仅需要鸡肉,还要用到花生米,需要注意,花生米要提前用温水泡着,大概泡1个小时,直到它脱皮,捞出来沥水下油锅炸,炸出来的花生更脆,最后再沥油晾干。之后再把鸡肉清洗干净,切成方形的小丁块,装进碗中,加入生姜片、少许料酒、盐和淀粉抓匀,腌制10分钟,可以让肉更嫩。
宫保鸡丁的标配一般来说,只会加大葱、生姜、蒜、花生米等,不用加其他的辅料,否则会影响宫保鸡丁的味道,导致做出来的宫保鸡丁不好吃。
3. 油再烧热,鸡丁放入炸至呈浅黄色,即捞起沥油
4. 锅中留热油30克,先下甜面酱用小火略炒,再加糖粉10克,翻炒,使糖、酱混匀,接着放酒、麻油,再炒匀后放入鸡丁,改大火爆炒1.5分钟,待鸡丁裹上酱汁,再放核桃仁炒匀,即可
主料
鸡胸肉1块 黄瓜1根
辅料
甜面酱适量 糖适量 老抽适量 料酒适量 蛋清1个
盐适量 水淀粉适量
酱爆鸡丁的做法步骤
1.鸡胸肉一块、黄瓜一根洗好备用
2.将鸡胸肉切成条,然后切成丁
3.将切好的鸡胸肉放入碗中,加入盐、料酒抓匀上劲,加入少许水和蛋清、继续抓匀,然后放入淀粉抓匀腌制10分钟
4.黄瓜去籽
5.切成丁
6.甜面酱备好
7.锅里放油烧至六七成热,放入鸡丁划散后盛出备用
8.然后用剩下的油把黄瓜汆一下备用
9.锅下油烧热,加入甜面酱炒香、加入少许清水,再加入老抽、糖、香油大火烧至浓稠
10.加入鸡丁、黄瓜丁翻炒均匀
11.最后倒入少许水淀粉勾芡即可起锅
12.完成。
常见烹饪用语大汇集
(一)烹调方法
1、溜:溜菜需两步完成。第一步先将挂糊或上浆原料用中等油温炸过,第二步将芡汁调料等放入锅内,倒入炸好的原料,颠翻出锅。溜菜具有香脆、鲜嫩、滑软等特点。一般在第二步溜炒时宜用旺火,快速翻炒出锅。常见菜肴有“焦溜肉片”、“醋溜白菜”。
2、焖:是把主料先过油后炸至半熟,再加汤用文火焖至熟烂的烹制法,特点是软烂不腻。如“黄焖鸡块”、“油焖大虾”。
3、烧:是先将主料用油炸过或用火焯过,再加上辅料,兑入汤汁煨至熟烂的方法,特点是汁浓、汤少,菜质软烂,色泽美观。如“红烧海参”、“干烧鱼”。
4、氽:氽是用生料加工调味后,放开水锅中煮熟的方法。氽菜简单易做,重在调味。一般用鸡汤、骨肉汤,同时加入配料增味。特点是清淡、爽口。有菜有汤,适宜冬季适用。如“氽丸子”。
5、蒸:是将生料或半熟原料,加调料调味后上笼屉蒸熟的方法。蒸分清蒸、干蒸和粉蒸。原汁原味,形状完整,质地鲜嫩。如“清蒸鸡块”、“米粉肉”。
6、炸:将主料挂糊或不挂糊下热油锅,由生炸熟的方法,外焦里嫩。如“干炸里脊”“软炸虾仁”等。
7、酥:先将原料下锅煮熟或蒸熟再用油炸至香酥的方法,特点是外焦脆,里嫩软、鲜香可口,如“香酥鸡”、“香酥肉”。
8、烩:是将原料油炸或煮熟后改刀,放入锅内加辅料、调料、高汤烩制的方法。有香嫩、鲜的特点。烩制方法简单,要注意火候,一般用中火使汤收浓。常见有“烩三鲜”、“烩鸡丝”。
9、扒:是锅底加油烧熟,炒锅加汤,放入主料及调料,用文火扒烂,勾芡收汁的烹制法。鲜软,汁浓,易消化,有“扒三鲜”等。
10、炖:此法比较多见,方法简便,是先将主料切1块煸炒,再兑入汤汁,用文火慢煮的方法。特点是有汤有菜,菜软烂,汤清香。如“清炖鸡”。
11、爆:是旺火热油,原料下锅后快速操作。要求刀工处理粗细一致,烹前备好调味品,动作要麻利迅速。“葱爆羊肉”、“酱爆鸡丁”。
12、炒:是指锅内放油、油烧熟,下生料炒熟。一般用旺火快炒,以减少菜的维生素损失。炒肉一般用中火。
13、砂锅:将原料加工后,装入砂锅中,调入作料、配料,用文火慢慢煨炖至熟烂,营养丰富。如“砂锅豆腐”、“砂锅鸡”。
14、拔丝:是将糖加沙(或油)熬成糖棉后挂上主料的方法。拔丝菜要有丝,有口味香甜腻的特点,属技术菜,重在掌握炒糖稀。老了发黑不行,嫩了色泽浅拔不起丝也不行。要掌握火候,操作要快。有“拔丝菜果”、“拔线山药”等。
(二)烹饪手法
1、焯水:又称“出水”,是将原料置于开水或冷水锅中进行初步熟处理的一种方法。
2、过油:用油为传热介质对烹饪原料进行初步熟处理的方法。小型原料从温油走过又称“滑油”;大型原料从旺油中走过又称“走油。
3、挂糊:烹饪前将原料均匀裹上一层糊液的工艺。
4、上浆:用淀粉、鸡蛋、盐等与原料一起调拌,使原料外层裹上一层薄 薄浆液的工艺。
5、上劲:将加工成茸泥末的动物性原料加精盐、水、淀粉及其他辅料后反复搅拌,使之达到色泽发亮、肉质细嫩、入水不沉、不散状态的一种加工方法。
6、勾芡:在烹饪过程中向锅中加入淀粉水溶液,使菜肴汤汁具有一定浓稠度的工艺。又称“着腻”、“着芡”、“拢芡”。
7、温油:俗称三至四成,温度一般在70℃~100℃。 热油 俗称五至六成,温度一般在110℃~170℃。 旺油 俗称七至八成,温度一般在180℃~220℃。
8、滑锅:将锅烧热,淋少许油把锅滑遍,再倒出油的一种方法。
9、炝锅:又称“炸锅”,是指将姜、葱、辣椒末或其他带有香味的调料放入烧热的底油锅中煸炒出香味,再及时下菜料的一种方法。
(三)主、配料加工工艺
1、马牙段:把葱从中间冲开,切2厘米长的段。
2、骰子丁:呈四方形,有1厘米见方,也有1.5厘米见方的。
3、象眼块:两头尖、中间宽,一般是4厘米长、中间宽1.5厘米、厚1.5厘米,斜度2.5厘米。其大小可根据主料、盛器的大小酌情而定。简单地说有些类似菱形,似大象的眼睛。
4、菱形块:和象眼块相仿,但没象眼块那么规则。
5、骨牌块:呈长方形。一般的5厘米长、2.5厘米宽、7毫米厚,小的长2.5厘米。其大小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
6、滚刀块:采用原料滚动、斜立刀的方法,将原料切成基本相同的块,如烧茄子等。
7、绿豆丁:一种类似绿豆子的小方丁,约5-7毫米见方。
8、劈柴块:不规则的原料经过加工成为基本一致的块,一般长5厘米,宽、厚各1厘米。用别或先删后切的刀法均可。
9、雪花片:形似雪花的薄片,一般1.5毫米厚,长、宽各1.5厘米。
10、柳叶片:形似柳叶,大部分用笋尖、茭白尖制作,一般长5厘米、厚1.5毫米,一头尖,一头宽。
11、卧刀片:又称坡刀片。操作方法是左手按原料,右手执刀,刀背向外,刀背略高于刀刃,使刀身呈坡斜状,成品呈斜茬片状,如片腰片、片海参、片肚片等,都采用卧刀片的方法。
12、码味:在烹饪前将原料用调味品调拌浸渍入味的工艺。
13、偷刀:是看不见、切不透。如“蜜炙方肋”,看表面是一大块,实际里面用偷刀解成了小方块。还有切成夹子形,称为切一刀、偷一刀。
14、扩鸡:为了便于受热和美观,把经过初步加工的鸡子,剁去鸡嘴和爪子的1/3及膀尖。有的菜肴在扩时需要把眼刺破、头破开、爪骨剔开、元骨砸断。
15、扩鱼:为了便于受热和美观,把经过初步加工后的鱼,剁去胸鳍、脊鳍的1/3,尾鳍的里边修裁整齐。
16、松里:熟原料的面不动,里边的大块肉撕成小批,放平。如锅烧鸭、清蒸整面鸭等。
17、删:为使原料内部松开,破而不碎,滑拍一下为删。如炸都胗等。
18、解:即不能切透,一般是深入原料的2/3或3/4,如解腰花等,但在操作中,采用的刀法各不相同。
19、拉玛丝:即比较粗的丝,长5厘米,厚、宽各7毫米。
20、麻一下:即把主料放入作料内浸渍,多用于干炸菜肴,烹制前临时浸渍一下,使原料入味,时间比较短。
21、养住:将发好和未发的原料通过不同的方法,保养起来,延长其使用时间。
22、提一下:放入碱加速原料的发制速度。有的上下加热,使其发暄,也称为提。有的原料为了使其肥、暄嫩、光滑,除去异味,放入适量的碱提一下,再把碱味去掉。
23、泖:即把经过初步加工的原料或半成品,放在开汤里或开水里浴一下,这个浴的过程叫泖。如:冬天吃拌拆骨肉,为使其入味、不冰牙,就需要泖一下。
24、氽:有多种用法,一是保养水作,使其延长使用时间。如氽作,把锅放火上添入清水,放入笋片等原料,水开倒入盆内。二是用于汤菜,如氽里脊丝等。把锅放火上添入清水烧六七成热时,放入里脊丝,肉变色发白捞出,对入清汤、作料即可食用。
25、杀:为除去原料的异味和浮油、水分,在开水或开汤中加入盐水、料酒,再把原料放入,沸起撇沫后捞出。
26、浸:把原料放在开水里,使其断血凝固,可避免营养外溢。
27、掸:为了保持原料的脆、嫩、色泽,放在开水锅里迅速搅开,立即捞出来。如掸莲菜、芹菜等。
28、蘸:将原料放入热水或开汤中,立即取出。如菜心在热水或开汤锅里蘸一下,能缩身发软,保持色泽。
29、烘汁: 熘菜的一种操作,经过烘汁的菜肴,起明发亮,端到桌上还冒小汽泡。具体作法是:在熘菜的汁中加入热油,用大武火,一手晃锅,一手拿勺把汁推动,使油溶化入芡汁内,暄起冒泡,称为烘汁。
30、追: 把生肉放在凉水内,使血水溢出,渗入水分,使其发嫩,色泽干净漂亮。如爆里脊片,切好后要放水里追一下。
31、群边:把经过加工的菜心等,摆放在菜肴的周围,使菜肴美观大方,也称围边。
32、锅垫:扒菜时使用的一种工具,用青竹编制,圆形,直径50厘米左右,上有许多八角小孔洞,又称锅箅。
33、叠:用鸡蛋或蛋清加入粉芡搅成糊,将主料放入糊中抄抓均匀,使糊抱紧主料,便于保持原料的嫩性和形状。
34、哈透:将比较嫩的原料上笼作短时间的加热叫哈。哈透用的时间要长一些,要求原料既紧住而又不能出水。
35、一品:选料精,形状大,美观大方。菜取一品,表示恭敬之意,如一品肉、一品桃等。
36、油激:将油烧至八九成热时,把原料放入立即捞出,称为激一下。干炸菜肴二次下锅,把热油泼到原料上也都称为激一下。
37、撵汁:把菜合入盘内,汁滗入锅里,勾入流水芡,至汁收浓,再浇到菜肴上。
38、热锅凉油:先把锅烧热,下入大油,油热倒出,再添凉油进行煸炒,目的是保持原料脆、嫩和色泽。
39、里七外十一:的摆放的一种形式,即中间1个,内围6个,外圈11个,如真煎丸子、煎鸡饼等。
40、顿火:原料在炸或煮的过程中,为了防止食品外老内生或硬心,在一定程度时将锅从火上端下停一会,再端到火上继续加热。
41、顺入:即摆好的碗,蒸熟后,按原样放入头海碗内或锅垫上。
42、收汁:菜肴在煸炒中的汤汁经过加热,由多到少,由稀到稠,可增加菜的浓度和香味、光泽。
43、焅汁:也称收汁。就时菜肴基本做成,为使其入味,改用小火加热,将汁基本收尽,以
增加菜肴光泽。
44、三搭头:指铺锅垫的形状,两边低、中间高。先横着在中间摆一行,再在上面横着摆两行,搭在中间一行上。
45、马鞍桥:装盘的一种形式,平放两行,中间架起摆一行。
46、爆汁:汁不多,但能抱住菜,菜吃完,盘里不剩汁。
(四)配料
1、高汤:又称“清汤”、“上汤”、“顶汤”,是指用猪骨、鸡骨、鸭架、碎肉头等原料熬制好的毛汤,加入和成稀糊状的、未加盐的鸡茸或肉茸处理,使之清澈如水、味浓而鲜的一种汤料。
2、奶汤:又称“白汤”,原料加清水煨制而成的色泽乳白的汤。
3、头汤:也叫原汁汤。将骨头、鸡子、鸭子、猪肉等,放入清水锅里煮,待肉煮八九成熟,拆骨肉能剔掉时,把油撇出,盛出晾凉,即为头汤。
4、白汤:也叫奶汤等。猪骨头和鸡、肘子一起放在清水锅里,盖上盖,用武火煮制,至汤汁乳白色即成。
5、毛汤:拆过肉的猪骨,再放入水锅内煮制。此汤可边煮边用,边用边添清水和鸡骨、碎料等。
6、清汤:头汤用鸡帚(鸡脯肉剁成泥)清一下,增加鲜味去掉杂质,可清澈见底。
7、套汤:清好的汤临时加厚,用鸡帚再套清一下。
8、追汤:将清汤再加入鸡、鸭用小微火煮制,以追补其营养鲜味。
9、酥糊:即用鸡蛋、粉芡、面粉、植物油调制而成的粘糊。用于焦烧、锅烧等类菜肴。
10、皮糊:即用鸡蛋、粉芡、原油调制成的糊。用于炒、炸等类菜肴。
11、暄糊:即用蛋清对入适量面粉,敲打而成的糊(打成的糊插筷不倒,形似泡沫),如炸高丽肉等。
12、鸡糊:即把鸡脯肉去皮、去筋,剁砸成泥,放在盆内,对入蛋清、粉芡搅上劲,再边对葱姜水及盐面边搅打,直到打成糊状,再对入适量大油,搅匀即成。
13、鱼、虾糊:与鸡糊的制作方法基本相同,只是用料不同,把皮、刺要去净,用水量酌情掌握。
14、水粉芡:也叫湿板芡,用作叠菜用,一部分放在水芡钵里,放少量水。
15、渣饼:又叫豆渣饼。将小米、绿豆或黄豆去皮泡粉,用小磨拐成稠糊,用小勺挖糊,在铁鏊上煎成核桃形的小饼,两面都煎成黄色时铲下来,在清油中炸成柿黄色,即为渣饼。
16、渣泥:将煎好的疙渣剁碎,加入冬菇、冬笋、火腿等配头,炒成泥食用。
17、疙渣:绿豆泡软后磨成糊状,过罗去皮后,将面糊摊成圆片,折成约7厘米长、5厘米宽的饼。
18、花下藕:本省7月份荷花盛开的时候,莲池下结的嫩藕。
19、鲜核桃:本省7月份结的核桃,去皮后的鲜核桃仁,可以凉拌和炒菜用。
20、蝴蝶萝卜:将红、白萝卜竖着劈开,刻成蝴蝶形的长条,然后用偷刀切成片,即为蝴蝶萝卜,可做糖醋萝卜或做烤鸭码(即配头)。
21、萝卜芽:头年的萝卜,经过冬储到来年春节后发的嫩芽。
22、本糟:即本地区做成料酒的酒糟,再下入一些花椒及盐,用料酒泡住。经过夏天日晒成为浅棕黄色。
23、南糟:一般指的是白糟,产于杭州、绍兴,用小麦和江米发酵制成。
24、毛豆子:是指灌满浆而不成熟的毛豆子,碧绿且嫩。
25、大配头:指的是5厘米长、1.5厘米宽、1.5毫米厚的长方形薄片。如原料不够长度,按其本身长度或片或原个用都可。也有些配料需要切成段或切成丝的。总而言之,大配头要美观大方,根据菜肴和盛器酌情而定。大配头多用于扒、烧、清汤类的菜肴。
26、小配头:小配头可分为丝、片、丁等,丝不过3厘米,片不过1.5厘米,丁不过1厘米。如玉兰片、葱、姜、蒜、木耳等,经过刀功处理切成小雪花片、象眼片、马牙段、大小骰子丁或加工成花、米、茸等。
27、花椒油:锅内加入大油或清油,油热八九成时下入花椒,炸出味时捞出,即为葱椒。
28、葱椒:葱椒是将花椒用绍酒、盐水泡软后,和葱、姜一起剁碎再砸成泥,即为葱椒,放小坛内备用。
29、道士帽:又叫“跟头蒜苗”。将蒜苗裁去蒜叶部分,先用立刀解入蒜苗1/2处,再用平刀向前伸进7毫米长处,用立刀切断。用同样的办法,两次套切成两头尖、中间连,像两个道士帽对着一样,故称“道士帽蒜苗”。因站立不住,老打跟头,也有称“跟头蒜苗”的。
30、菊花葱:将葱白切成7厘米长的段,左手持葱段的一头,另一头露出,右手持小刀竖着将葱露出部分刻(本地说“砍”)4~7刀,深度约6厘米,放清水中泡一泡,葱即卷成菊花状。
31、大葱:指4厘米至5厘米的段,轻拍一下即可使用,属大配头。
32、大姜:指原块姜或一破两半,轻拍一下,属大配头。
33、姜汁:把姜洗净去皮,捣成泥,挤出汁,再捣一下,使用时放在一起,用水澥成。
34、葱姜水:把葱姜去皮洗净,用刀拍一下,用清水泡住,使葱、姜味浸入水中。
35、大油:指猪腹部贴着肋骨的板状油炼制成的油,纯净洁白,没有异味。有的称此油为熟猪油。
酱爆茄子的热量(以100克可食部分计)是93大卡(389千焦),单位热量较低。 每100克酱爆茄子的热量约占中国营养学会推荐的普通成年人保持健康每天所需摄入总热量的4%。
酱爆鸡丁所用食材:鸡胸肉1块,黄瓜半根,胡萝卜半根,大葱1段,黄豆酱1勺,甜面酱1.5勺,糖1小勺,生抽2勺,料酒1勺,淀粉1勺,胡椒粉1勺,盐1克,清水2勺,植物油适量
【制作方法】:
1、准备好所用的食材,鸡胸肉洗干净,揭去表面的粘膜,黄瓜胡萝卜大葱洗干净备用。
2、把鸡肉切成大拇指指甲大小的肉丁,黄瓜和胡萝卜也切成丁,大葱切成葱花,装盘备用。
3、切好的肉丁里,加入胡椒粉1勺料酒1勺和淀粉1勺,用手抓匀,使肉丁均匀裹上一层薄薄淀粉备用。
4、制作调料汁:把1勺黄豆酱,1.5勺甜面酱,盐1克,生抽2勺,糖1小勺,清水2勺,全部放入小碗里,用勺子搅匀成调料汁。
5、炒锅烧热,加入植物油,放入鸡肉丁,快速翻炒颜色变白,装盘盛出备用。鸡丁炒至半熟先盛出,后面再放入,可以保持鸡丁滑嫩的口感。
6、锅里留底油,放入葱花,爆炒出葱花的香味。
7、倒入调好的调料汁,中火把料汁加热沸腾,可以看到水分蒸发了。
8、放入炒好的鸡胸肉丁,快速翻炒拌匀,使每块肉丁均匀地裹上料汁。
9、放入切好的胡萝卜丁,翻炒1分钟,胡萝卜炒至微软。
10、再放入切好的黄瓜丁,翻炒1分钟,大火快速收汁后关火,调料汁里有盐所以不用再放盐了。
11、香味浓郁的酱爆鸡丁就做好了,装盘后即可上桌,拌米饭一起吃超级棒。
温馨小贴士:
1、鸡肉切丁的时候,不要切得太大,和拇指指甲差不多大小就可以,这可以方便调料汁入味。
2、胡萝卜比黄瓜熟得慢,所以炒的时候,先放胡萝卜炒软以后,再放黄瓜丁,翻炒1分钟就可以关火。
3、调味酱汁所用的量勺,就是平时家用的勺子,一勺约8—10克左右。
本文标题:酱爆鸡丁热量(酱爆鸡丁营养)